动摇

我没有用尽全力去找工作,这是我无意也无法否认的。

时间越久,就越是觉得即便是尝试,也只是在原地转圈而已。写求职信着实算不上多难(因为大概也写不好吧,不然机会可能会多一些),但每发出去一份申请,就像是被蚊子叮一次:被蚊子咬,是消耗自己的血液换取瘙痒;发简历,是消耗希望换取失望。蚊子的叮咬可能除了痒痒的一个包,还会导致疟疾;投简历则可能带来一俩轮面试,以此用更多的希望增大那无可避免的失望的量级。 继续阅读动摇

往事的伤痕

【本篇有电影剧透】

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之前听预告片背景音乐里“I am coming home”唱得空远又明亮,感觉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治愈系故事。在笔记本上看的时候,还在摆弄手机,分心程度几乎前所未有。结果不意外地漏掉了很多细节,一开始连叙事方式都没有完全搞明白。

继续阅读往事的伤痕

有关春天又无关春天的随想

三月初,已经好几次听到了从南方归来的雁在空中高鸣,这几天窗外也一直有不知是什么鸟雀不分昼夜地鸣啭。天明显长了,气温也已经回升到出门可以经常不围围巾。学校里一棵灌木已经开了粉红色的花。

还有半个多月就是春分,欧洲大陆上正春意渐起。

继续阅读有关春天又无关春天的随想

为什么我认为耶和华见证人和飞天面条神教是同一性质

我不承认阿拉,承认阿拉蕾;不在意耶稣,在意椰蓉酥;不知道佛陀说啥,只认得秤砣说啥。

然而我又在门底下发现了一张塞进来的耶和华见证人的宣传单。不消说,那两个笑容可掬的传教士女士又来敲过门了。

继续阅读为什么我认为耶和华见证人和飞天面条神教是同一性质

危险的直觉

在持枪要求严格的德国发生枪击事件,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周六一直追着 DW 的新闻,这么一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周边大楼里的一位居民大声斥骂他,其中包括种族歧视用语。而枪手则回应称“你们现在满意了?……我是德国人……我出生在这里,在哈尔茨4(长期失业救济金)的环境中长大。”

警方已经证实,视频中的枪手正是慕尼黑血案的凶手。

是这么一段描写,才让我真正明白了,那已经在无数的评论文章里提过无数次的论点。

继续阅读危险的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