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乡却不再是我知道的家乡

大概是因为去年还没感受到逆向文化冲击就跑去西藏了,今年在家两周,手足无措的感觉尤其明显,像极了被时代的浪潮拍蒙了的老人。

现金

这次在家看到武装部附近有一条横幅,“现金支付更便利 使用现金更安全”。

这要是在德国也就罢了,中国也在维护现金支付了是怎样?

并且“更便利”这一点,在我这个拿信用卡取现金出来花的土老冒这里,可是没怎么看出来呢。

去年在家东边不远的一条街上的农行里取过现金,这次回家又想过去取。正在那条街上走着,恰巧遇到母亲的老同学,她就热情地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是要往哪去。听我说在找这附近的农行,她就告诉我说那家已经关门了。又问我别的银行行不行,我说应该有取款机的都可以,她就告诉我路对面往北走不远有一家信用社。我谢过阿姨,按她说的找到了。结果那里的取款机不认我的信用卡,白白听了满满两耳朵在存款机旁边循环播放的防诈骗信息。哭笑不得,这些年仗着一张 Visa 卡四处窜,就理所当然地以为全世界的取款机都认你的这张洋鬼子卡了?只好摸摸鼻子折回去往县城中心走,路过另外几家地级银行的营业部,看看门口只有贴着银联标,就知道不用进去白费工夫了。最后索性直接逛去了工行,想着四大行的县级总支行们总不会说关就关、说没就没了吧。总之一共走了四五里路,才终于取到了现金。

但只是你自己有现金只是你自己一方的,而交易可是有两方。从买菜到拍证件照,买卖完成后商家永远都是拿个二维码给你看,我掏钱包他们还要一愣。在公证处办出生公证时,缴费也得用微信扫码,我说我只有现金没有微信钱包啊,出纳小姐姐那里又根本没零钱,跑出去跟同事借了十块钱给我了。

办好了公证书要往济南的省外办送,直接逛去了顺丰的发件点(我妹提议说她帮我叫个上门取件呗。我说又没有多远,自己坐个公交去就是了,麻烦人跑一趟干嘛——后来想想可能又是和国内社会格格不入的一点了)。装好了文件(文件袋竟然免费!)填妥了信息,没想到又卡在了缴费这一步。又是只能微信转账的。快递员虽然说可以用他的微信帮我缴费,但也犯起了难:运费十三快,但我那天身上最小面额的也是十块的;发件点里没几个人,这次也找不出零钱来了。我跟快递员说那几块零钱我不要也没关系,给你的二十不用找了,他却不愿意,最后灵机一动想了个法子,说我给你凑出七块钱的保险吧。真是个实诚人,我虽然答应了,但心里还是不免想着那保险有什么用,那几块钱就当你自己的辛苦费了,还能有谁知道不成,就算知道,这客户自愿多给的也不是你的错啊。

被这些经历教育了数次之后,买个东西都会先问一句收不收现金了。几乎每次都能收到肯定的答复,也就几乎每次都会跟彩票中了末等奖一样小小地开心一下。没几个商家会真不收现金吧,但好歹给对方个“这主顾有些麻烦”的心理预期也好嘛。

还好亲戚走动时还是用现金的。大概因为如今现金用得少、损耗也就跟着少,我很容易就能取到看起来崭新的一百块。头一回见到姑表妹家的外甥女、姨表姐家的重外甥,多少给点见面钱时虽然没提前想着找个红包之类的包着,倒也不难看。

邮政和快递

已经说了,我往省外办寄文件时是找的顺丰快递。

以我的习惯,理应是去找邮局的。但办公证书时在县里跑来跑去时,留意到小时候喜欢跟着父亲过来买邮票的邮电局,后来多年来都是一边邮政储蓄、另一边中国邮政的门头,如今却只留下了邮政储蓄银行,邮政本业的那边已经成了别的商铺了。

临送件前总还是不太死心,想着邮局不可能完全没了吧,好歹是个县城呐,就查了一下。阿弥陀佛,果然还是有的。只是……你们的特快专递怎么寄件时间比顺丰还要久啊,我这种时间不充裕的就只能下次再来了,老老实实查好路线去顺丰。

而快递在国内的发达程度是远超我的意料的。很多便利店都兼职快递收发点,专门腾出一间房间安放有编号的架子,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满满当当的。我妈和我妹三天两头就去拿一个两个大部分时间都只有一丁点儿大的小包裹,经常是在我看来在随便什么小卖部就能买到的小物件。因为母亲把她的副 SIM 卡借给我用,我也三天两头被通知去附近哪家店取货,有一次甚至还直接取了一个长长的白色有红心图案点缀的包装袋,里边是一把长柄镰刀。原来是老太太在给自己的小菜园添置新工具呢。还有一次,帮妹妹去取了个堪称袖珍的包裹,上边倒是印着中国邮政。所以如今邮政也在用快递的物流链了?又有一次,老太太问我要不要吃什么海鱼,想吃的话她在网上下单,明天就能送到了。我表示网购海鲜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她还是省省吧。

看着快递的无处不在,我却禁不住地要想,环保这个议题已经没有抢救的必要了,找个塑料袋收拾进去,趁着没烂埋了吧。

微信

早就知道微信作为国内的超级应用,很多事都能在上面办,但如今看来,它已经算是一样重要的基础设施了。

政府机关有网上办事的通道不稀罕,但只有一条开在一款第三方应用里的通道就感觉很神奇了。更神奇的是唯一的缴费方式是走该应用自己的支付通道,连直接银行转账都不行。不得已去开通微信支付,看似也绑定了信用卡了,但还是没能缴费成功。为什么?不知道。只好用母亲的微信登入小程序再去用她的微信支付缴费。真是一通好折腾。

虽然我平时刷手机支付是通过 Google Wallet,在线支付很多通过 PayPal,但并不存在“不用这个第三方服务不行”的情况,甚至这两者如果倒掉了都只是会给原来的购物流程稍微增添些许不便,影响十分有限。而微信(甚至只是微信支付这一块)倒掉了的话,国内不知就会有多少服务会跟着瘫痪了呢。

还有把各种服务都弄成微信小程序的做法也很奇怪,感觉小程序这东西不好用啊?并且要用还得先开微信,多走了一步。可能是因为分平台开发原生应用的成本比针对单一平台开发的成本高?但怎么不开发网页版,适用平台不是更广么?反倒是不少企事业的网站如今只是个贴微信小程序的告示板了,直接说有什么东西到那里找去。

道路

步行?不行

大概是因为自己平日的生活习惯吧,总觉得两公里以内的距离还是用走的比较方便。也就因此在老家走了一些路,反倒是瞥见了以前没怎么注意到的东西。

有些比较新的道路人行道有一截、没一截这现象去年就留意到了,但这次在人行道上走多了,才留意到这“人行道”有多难走:且不说有些路段的地砖已经坑坑洼洼、桥梁上的十分狭窄还被路灯的灯柱挡道,单看这些道上停着的机动车的数量就能让人意识到,它们的作用更像是停车场。

更逗趣的是,在我几次路过城郊那些六车道的超宽道路的几处画着斑马线的路口,且不说斑马线中间没有设置安全岛(腿脚不太好的就只能站在路中间的金属隔离带旁边等绿灯了?太可怕了吧),有几个路口直接是丁字路口,斑马线穿过大马路通向的是堵死的隔离栏。对面是不是忘了开一个至少给行人用的出口啊?还是说这些斑马线的唯一使用对象是开车抛锚、要步行到路口另一侧的沿街店家找帮助的倒霉司机们?

打小就知道美国是对行人很不友好的国家,但先后逛过旧金山、达拉斯和纽约之后半年,逛在家乡的街道上,才知道中国的街道,至少是中国中小城镇的街道,可比美国城市的街道车本位得多了。

这也就是我很少见到有人步行的原因之一了吧?

免费公交

这应该是不常见到行人的另一个原因?

一开始母亲跟我说公交车如今是不要钱随便坐,我还以为她在唬我。结果发现还真是。虽然线路覆盖率一般、发车频率不算很高、下午六七点钟就末班车了,但在主要街道的站牌旁顶多等个十来分钟,就肯定会有一趟车过来,老县城那边我熟悉的地方也都有公交站。

公交车状况普遍不错,还很时髦地在后门旁边安着停车铃。但很多有年纪的还是习惯坐在司机附近,快到目的地时直接跟司机说,我下一站下。

不错嘛,着实是方便省事。想当年我还在国内时,全县一共就只有两路公交,外边涂满了看起来很微妙的浓艳枣红色,半天才能见到一辆。我坐过没?忘了,但大概率是从来没有。许久不关注,还以为已经被取消掉了呢,没想到反而还进化了这么多。

这几天我可是坐了不少趟。多亏了这些公交,让我办公证件时满城到处跑的行程变得轻松了太多。平常时间段里车上的人总是不算多,也就是上下班、上下学时间车里会有不少上班族和学生;但也没遇到没座位的情况就是。

公交完全免费,大概也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搭乘,稍微一下道路拥堵和停车难的情况?也有可能是想用这个成功替代掉从多少年前就想取缔掉的载客三轮?无论如何,在听了太多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报道之后,很开心县里至少还有余力推行这么一项德政。

方言

母亲开着车载着我们经过一段山路,路两旁的野花正开得好。

这一片姜良子花真好看啊,我说。

什么花?母亲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那些蓝盈盈的,喇叭花啊。我想起了另一个名字。

那个不是叫牵牛花么,母亲说。

我就笑,说听听你们城里人就是洋气,还牵牛花。

母亲又想了想,噢对哟,以前是叫姜良子的,得有多少年没人用这个名了,你从哪里知道的?

在那之后没几天,见妹妹在找东西,我随口一句,记得是在堂屋里。

在哪里?她一脸懵。

我再想想,找出了个她大概能听懂的词,客厅。

再过了没几天,我和妹妹坐在楼下,看一群小学生年纪的小屁孩们追逐打闹,嘻嘻哈哈地说着本地口音实在有些浓厚的普通话。但重点是,是普通话。

等我五六十岁的时候,说不定再回来说□县话,年轻人们就听不懂了呢,我说。

妹妹说,真有可能。你用的一些词我就都已经不知道了。你那天说的什么来着?根本没听过。

等我以后有小孩的话,就专门叫你教他咱们本地的方言,她又说。

我心中苦笑。不用等到中央政府打压粤语一样打压山东话,我家乡的孩子们就已经普遍不会说家乡的语言。我这个长年在国外的语言学的门外汉,就算以后能教会几个外甥,又能改变什么呢?

再想想欧洲各处都以自家的语言甚至方言为傲,心中多少就有些不平。


回慕尼黑路上的坐和放宽

人在旅途,还是得试着享受沿途的一切,哪怕有些是计划外的。

因为北京直飞慕尼黑的航班大多在上午,我又不想提前一晚到帝都过夜,就买了张北京—上海—慕尼黑的票,星期六晚上八点半在大兴机场出发,十点多到达浦东机场,凌晨一点再出发,星期天一大早就能到家补觉了。买完才惊觉以国内航班的德性,别晚点晚到耽误转机。但又一想这种情况航司肯定会把我安排到另一班上去,无非多耽误一些时间,大不了耽误一整天,正好我还没逛过上海呢。

至于帝都,虽然是晚上的飞机,我也让我妹给我订了张刚过中午就到站的高铁票。因为我这次要去护国寺街吃小吃!越来越觉得本科时压根没怎么逛过京城,虽然应该多少是省了几毛钱,但真是糟蹋了那几年的好机会!

拖着行李箱,出了平安里站(四号线上竟然听到有人说这是一条老线路,我大为震惊,明明我上本科那年才开通的线路,新得很呐不是?但想到我上本科的那年还是零零年代,那时的北京地铁线路数量应该还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也就只好在心里苦笑一声而已了),到了第一次来的护国寺街。进了护国寺小吃店,想买京八件的礼盒,但问了一下售货员,这些水灵灵的点心们冷藏着也得当天吃,想耐放的话只能买那些炸点心了。那些也不错就是了,挑了两盒。给自己买了份麻酱面,两块驴打滚,一块豌豆黄,找了个空位坐下来吃。

麻酱面好吃!算是京城特有的风格么?味道多少有点让我想起了本科食堂那些好吃的面条们。风卷残云般吞了整盘面,筷子就伸向了那三块精致的点心,心里还有些舍不得麻酱面留在口中的余香。天呐,这多少有些袖珍的驴打滚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豌豆黄也清爽香甜,但我私心还是觉得这驴打滚天下第一。我本科时到底是有多蠢多笨多白痴,就认定了老京城肯定哪哪都贵,这种仙境一般的地方竟然现在才知道?白白糟蹋了你当初在北京呆了四年了啊你!但好歹现在知道了,为时未晚吧。以后每次路过北京都得尽量过来吃一顿!得把那些年少吃了的好东西都补上!

吃完出门没走几步,又给自己买了根糖葫芦。本来决定奢侈一把买根填了豆沙的,没想正好卖没了。那就纯山楂的呗,正好原汁原味了。

京城的糖葫芦就是不一般,山楂都是去了核的!哪像我小时候吃的糖葫芦,不小心着点,山楂仁就能把牙给硌烂了。拍张照片给小姑娘和老大哥:你们看这个就是我在纽约想要买的好东西来着,霹雳无敌爆炸好吃!

平安里如今有 19 号线地铁可以直接换乘大兴机场线,但平安里作为有三条地铁线的大站,如果从离护国寺街最近的四号线的入口进去,还要在站里转好久。这个我早在决定专程来吃护国寺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好了。那就不如在地面上沿着街直接逛逛了。

所以当年无数次经过平安里站,竟从来不知地面上是这么漂亮的城市一角。有很多仿古的中式建筑,雕梁画栋,甚是美丽。一个大院的墙外种着一排月季,又有翠竹相映。应该是伴随六号线启用的一个地铁入口,整个设计成了古典庭院中红墙青瓦的小屋子,让我不禁驻足拍起了照片。记忆中的帝都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哪里都是拥挤而嘈杂,但从这座有着足足十一个出口的地铁站的这头走到那头的这几乎一公里,却只能感受得到京城娴静典雅的一面。

在机场托运行李、领登机牌时,被告知抵达上海之后要自取行李,然后再在那里领取下一程的登机牌以及重新托运行李。所以我买的是毫无关联的一张国内航班一张国际航班的票呗。那么出海关也得是在上海,转机时间更紧张了。

结果飞机超级准点地起飞,降落时间甚至还比预定的早了一点。取行李也是非常顺利快捷。到了值机柜台,柜台甚至都还没开呢。说是要等到十一点。好吧,不用等多久,到处转转好了……只可惜商铺都关门了,不然还能尝尝上海本地的小笼包什么的。

等到柜台开了,我们却被告知飞机发现了小故障正在修,一点四十的起飞时间改成了早上六点五十。

好哦,总比飞在天上了才发现故障好。反正我到家也没事,这一延误,午饭就不用自己做了,赚。开开心心地托运了行李,拿了登机牌,出航站楼找到航司安排的大巴,去宾馆了。舒舒服服地冲了个热水澡,又在舒舒服服的床上睡了三个来小时。哪曾料到半路上会多出这么好几个小时踏踏实实的休息时间,我对旅途上的这次节外生枝只有满满的感激。

不到六点就回到了机场,安检、出关、去登机口,一切也都非常顺利。只是怎么鼎鼎大名的浦东国际机场,安检给我的感觉就只是寒酸又土炮?

在登机口那里看着飞机在旭日和朝霞的映衬下起落,又在庆幸多亏延误才能看到这样的好景致。猛然留意到地平线上竟然有轮船的剪影,原来浦东机场是在海边的啊!

排队登机时,工作人员还发给了每人一张航班延误赔偿明细,一面汉语、一面英文。但看了一下,没有中国内地银行账户的应该是拿不到现金赔偿的吧。但就冲着提供了不错的住宿这点,拿不到对我来说也没差,毕竟赔多赔少的,一换成欧元也就不经花了。几天之后又看到这张赔偿明细,想起好多年前被我妈拉去办了张中行的银联卡,从来没用过,这次说不定能用一用。到处翻遍了找不到,一问我妈,原来我前些年回国时留在家里了。总之成功申请到了两百块人民币,成了老太太的零花钱。

《如今的家乡却不再是我知道的家乡》上有2条评论

  1. 正是因为网购太方便了,所以现在逛街除了吃喝和看电影,很难有小摊可以逛了。可以说实体店卖得又贵,东西又不全,体验一点也不好。
    微信就是个怪物,早就应该被反垄断调查。起码政府机关办事是不应该依附于微信的。我觉得这方面的崩坏,疫情起到了很坏的作用。一方面是做核酸让智能手机在老年人中迅速普及,另一方面是强调无接触消费,滋长了微信的野心。

    1. 实体店的情况我家里也是这么说。所以已经是个难打破的恶性循环了,该不会以后城镇中心的商铺全都会变成物流配送站吧,也太反乌托邦了……

      公共机关在微信上有办事的渠道应该算是好事,但只在微信上有办事渠道,我这个乡巴佬就觉得很奇怪了。并且腾讯怎么说也是私营企业,疑心病那么重的党政机关怎么在这里就信任起不是赵家的机构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