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口味的原教旨主义

我打小就不热衷于吃葡萄。

好吃是很好吃,哪怕是生长在奶奶自己院子里的葡萄藤,结出来的一颗颗饱满多汁的果子里依旧有种似乎来自异域的果香。只是葡萄皮虽薄,但和果肉的质地相差太大,不剥皮吃的话就如同带壳吃鹌鹑蛋,别扭;只好麻里麻烦地吃一个剥一个,汁水弄得手上黏糊糊。葡萄籽也像西瓜籽一样,味道不好嚼不下去,囫囵着又不好下咽,吐起来还着实费事。里里外外净是麻烦,也就常常不想吃了——毕竟山东的地界上,夏末秋初的水果选择实在多。

后来我们小县城的市场上出现了提子,不用剥皮,很多也没有籽,但味道就差很多,跟没有黄瓜味的黄瓜打了高浓度白糖水似的。但好在外观上好区分,圆圆的是好吃但麻烦得要命的正常葡萄,长长的是又贵又不好吃、送礼倒是意外地合适的提子。

但是,“圆葡萄好吃”,这一和拍西瓜听熟得好不好一样简单又实用的经验,在我空降欧洲之后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犟不过嘴馋买回来的葡萄,绿的紫的,长的圆的,有籽的无籽的,一律是那个除了甜甜甜甜甜之外再无一丝其他的寡淡滋味。吃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这边超市里的黄瓜也没多少黄瓜味啊,我他妈的干嘛不直接买根黄瓜回来打高浓度的白糖水?

越学越乖,这边的葡萄也就越来越少买了。

这种小事之所以这次专门拿出来念,都是因为几天前连着半个星期气温破三十,热得要死要活的我决定做凉菜吃。没有粉丝的凉菜没有灵魂,而粉丝在 REWE 是常驻货品。

REWE 就偏偏在我过去的时候,在给他们的葡萄打特价。

看着那一盒盒圆滚滚的紫葡萄,已经好久好久没吃过葡萄的我又馋了。看盒子上写着产地是意大利,又有了一份毫无依据的乐观:万一这次的是正儿八经的葡萄味呢?说不定就是因为口味不一样结果滞销才打特价的呢?就乐呵呵地买了一盒。

毕竟快要三十的人了,怎么能傻成这样?意大利的无花果好吃得当年我和我娘买了几个还没洗就全部下肚了是不假,但意大利的葡萄也是欧洲的葡萄啊!紫得很好看是不假,圆滚滚的没有错,但你在这里翻了多少回车了?

这不,今晚晚饭之后乐呵呵地把这些葡萄洗出来一半,结果一边吃一边欲哭无泪地想要抽自己巴掌。买根黄瓜味淡薄的黄瓜敲死自己算了,怎么就是不长教训呢!

气死我了,我要在此立下毒誓!我和欧洲作为水果的葡萄从今往后势不两立!哪怕馋死饿死,哪怕超市的折扣打到一分钱一斤,我也绝对、绝、对、绝——对——不会再买哪怕一颗!

哼!

====== 事后诸葛亮的分割线 ======

其实现在好好回头想想,正儿八经的葡萄都是在皮上长着一层霜的吧!这边的葡萄哪个不是和提子一样锃亮的呢?挑笔电都不挑亮面屏的,葡萄就能买亮面的了?

然而最好还是不排除欧洲所有葡萄——无论种族外观出身地——全都是一样的德性。还是恪守自己的毒誓比较能避免真的买根黄瓜把自己敲死的惨剧。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