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圈

军训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传说中的Google+到底长什么样。当然,只是通过各路新闻看看。

托雪姐的洪福,昨天我也挤进了Google+。截至今晚十点半,“邀请其他人加入”的链接还在我的页面上,还有想开通了玩玩的么?拿有效邮箱留个言吧!已经加入的可以把我给丢到随便哪个圈子里~

没错,这篇的目的已经完成一半了,剩下的一半是给Google+好好吹吹喇叭。

在各路媒体都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多人视频聊天功能和无限Picasa容量上的时候,我认为G+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圈子功能。Google+的欢迎页面上有这么一句话:“有了 Google+,您在网络上也可以和现实生活中一样进行分享。”这句话,圈子做到了,做得比脸书和Twitter都要好(Twitter重申它是骄傲的新闻平台)

什么叫“和现实生活中一样”?举个小例子。如果任课老师做了一件囧事,相关的新鲜热乎的段子和戏说会立马被传播开,然而如果这个老师在社交网络上是你的好友,你精心杜撰的故事还敢写在上面吗?如果敢,只能证明你的故事尺度不够大 你们老师心胸比较开阔(当然不排除期末故意给你一个59分);如果不敢,又怎么能叫“和现实生活中一样进行分享”呢?所以即使是脸书也没有勇气把这种话拿出来(他们的登入页上的标语是“联结你我,分享生活,尽在Facebook。”)。所以说教师阶级是阻碍社交网络上信息自由流通的主要障碍之一。

同理,如果朋友和家人都在一个社交网络里,你和一些关系不错的人之间开玩笑时就不会很自在(比如我从来不在抠抠空间里对堂哥表姐这伙人的状态做恶搞留言,七大姑八大姨再加上个老娘都看着呢)。一个超级喜欢和自己所有的家庭成员在网上东扯西扯的人或许也会让他的朋友感到有种侵入别人家庭生活的尴尬感觉。

所以,社交网络之所以不能做到“和现实生活中一样进行分享”,是因为它们都太透明了。它们认为我们所有的好友都应得到等量的信息,而我们有时候情愿只对一些人分享某一话题。我们缺少的是一套能够实现不同好友区别对待的过滤器。

而现在,有了配有圈子功能的Google牌社交网络Google+,这一梦想就能马上变成现实!(- -|||电视购物广告体自重!)

只要把同学们扔到一个圈里,把老师们扔到一个圈里,把能开玩笑的亲戚(比如堂哥表姐那一票)扔到一个圈里,把不能开玩笑的亲戚(比如七大姑八大姨以及老娘那一票)扔到一个圈里,再把其他的朋友分门别类扔到一个个圈里,整个世界就完美了!

平时的吃喝拉撒睡,感慨抒情小清新,如果愿意的话大可和在别处一样,扯着嗓子通报给所有人;杜撰各种关于老师的段子时,不要分享给老师圈(最好也不要让长辈们看见是吧……做个乖孩子总不是坏事);发现了某段代码可以实现一个很好的功能时,就只分享给你的那群代码怪人好了……

同样是在欢迎页面上,还有一段红色的小字。里边有这么一句:“当您与目前无法使用 Google+ 的人进行分享时,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收到分享内容 ”。

还没心动么!

顺便一提,试用了一下Android客户端自带的图片即时上传,感觉很不错~的确是上传到一个私人相册里,删掉或分享随便。设置里有若干个上传选项,可以把这个功能关闭,可以随拍随传,可以只通过Wifi上传。还有一个额外选项是只有当手机连接电源时才上传图片,勾选之后我这里的方案就变成了在电源和Wifi同时连接时才会上传了~不然自己都觉得太麻烦手机了。╮(╯▽╰)╭

没错,Android客户端是正常使用的,与网页版相比也没缺什么重要功能。没有消防梯的同学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众:去买Android设备!)

并且这货还内置了GTalk服务,再加上被吹上天的多人视频聊天功能,再加上你有他有我也有的图片/视频/链接分享以及地理定位,这个社交网络真是一点也不差。要说比别家还少什么的话,就是站内应用之类的了吧。

方便实用到爆的圈子和拍照即时上传,以及看起来很美的多人视频聊天,竟然是在社交领域一直呆头呆脑的Google首创的。看来的确是开窍了。

我很喜欢这个服务。只是……我的各种圈都已经设好了,怎么没几个人过来啊!求圈以及求被圈!我在这里——!

《Google的圈》上有21条评论

    1. 嗯,目前我这里冒泡的都是已经在Twitter等处认识的,身边的人一个都没有……所以觉得换个地方话痨有些多余的样子……不过如果有一天能解封(做梦呢?)并且多拉几个人来用的话绝对会把别家的服务比下去的

      1. 其实,刚才我开着ssh,然后又忘记了这事,接着点你的链接,最后一副恍然大悟状,啊,原来木有被墙啊。。。。才有了刚才的留言 ➡ 😐 😐

电子商务资讯新闻进行回复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