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is power, France is bacon.
昨天在脸书的 TripAdvisor 应用上标记自己居住过、游览过的城市。比例尺缩到最小,世界之大,我只是见到了微不足道的两个角落:34 座城市,5 个国家,挤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
五个国家,应该已经是整个家族里的记录了吧。
1976 年,姥姥进京去看当时在那里当兵的大舅。这恐怕是她出过的唯一一次远门。
2013 年,奶奶在青岛,头一次见到大海,头一次亲眼看到飞机在机场起落。
父亲因为上学,在城镇里落稳了脚。多年来,单是因为工作,就已经游历了不少地方。
我因为上学,从小镇到国都,期间还在一座遥远的省城绕了个圈。如今和老家相隔七个时区,吃着含有葡萄干榛子仁和 2% 朗姆酒的巧克力,写着这篇日志。
就此打住的话,算是一个标准的“教育改变命运”的故事。添点油加点醋,说不定能熬好几锅心灵鸡汤。
但生活里总有那么多就此打不住的事情。
曾觉得只要往前走就会有更好的选择,但总是发现当初的梦想也会有种种难处。越早遇到的选项越是“劳其筋骨”的性质,而越往后就越倾向于“苦其心志”。多年之后再看那些古旧的选择支,劳烦依旧,还平添了不甘的意味。
曾觉得只要一直学下去总能有越来越多的技能可以拿来闯荡社会,但在教育的进化树上越往上爬去,所在的枝节就越细。终于细到没有多少可以翻转腾挪的地方,也和同一根树杈上分出来的其他枝条距离远到没法从一根跳到另一根了。
见过了这么多种生活,期望一步步增高;上过了这么多门课程,选择一次次减少。一路走来,却隐隐觉得哪都不是自己的归处。
若是以后能在这边找到工作,想要融入当地的生活,难于上青天。闲适舒心的生活总是他们的,一个说着不一样的语言、在相差甚远的文化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永远永远,都只能是局外人。得有铜铸铁打的心,才能扛得起作客他乡的孤苦。
而家里如此贴心,已经在叫我毕业以后赶紧回去了:中国那么大,还养不活你一个么。
一通电话,明说的,暗示的,都收到了。能够理解,很难接受。
不免有种被生活愚弄的感觉。如果注定如此,为什么当初要让我走出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犯愁怎么走好这条异国生存路的时候撞见一张路牌,说这条路本来就没想让你走。
毕竟哪条路都不容易,说不定按部就班的这条其实最适合呢。只不过不能留给我自己选吗?
听过许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我的生活。就连它漂向哪里,似乎都在我的掌控之外。
前一晚还在对着那张还基本是空白一片的世界地图,梦想着能和他们一样,尚在年富力强之时,就在那么多不同的国家甚至大陆上留下了足迹和回忆。
接受了几乎二十年的教育,依然被命运驾驭着。遇到过一些人,他们驾驭着命运,如风般自由。
我好羡慕。